首页 > 行业资讯 >> 金融包管 >> 银行利率下行催心理财新趋势
文章泉源:尊龙凯时咨询整理 作者:尊龙凯时 阅读量:221 宣布时间:2025-07-07
存款利率跌破1%、固收理财收益缩水、股市震荡难安......今年以来,投资者在低利率与高波动的夹缝中艰难寻路。
在此配景下,兼具稳健与弹性的“固收+”理工业品逆势走俏。据普益标准剖析,这类产品通常是各家银行理财贿架首发热销推荐的主力产品,受到普遍关注。同时,自今年1月以来,新发“固收+”产品节奏显着加速,尤其是限期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流动性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。记者注重到,近期包括兴银理财、工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新的“固收+”产品,宣传语打出“攻守兼备”的字样。
“‘固收+’理工业品危害品级相对较低,净值波动幅度小且能够使用无邪的战略增厚收益,这一特征切合宽大通俗投资者的危害偏好,在目今低息情形下其吸引力进一步凸显。”北京财产治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、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外硕导杨海平向《中原时报》记者体现。
“固收+”成揽客重器
“固收+”并非简单产品,而是一种资产设置计划。其焦点逻辑是以牢靠收益类资产(如国债、信用债等)为底层,通过设置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(如股票、可转债等)或另类资产(如黄金ETF等)来增厚收益。
记者注重到,近期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新的“固收+”产品,亦有不少机构将其作为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加以推介。
6月9日,农银理财将多款固收增强类产品作为“业绩优选”重点推荐。这类产品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高于纯固收类产品。其中一款90天固收增强产品的主要亮点为:“80%以上固收类资产,2%左右精选权益资产增厚收益”;另一款产品则强调:“80%以上固收类资产打底,权益部分设置高股息率盈利股票增厚收益,攻守兼备。”
6月10日,招银理财推荐了设置黄金的固收增强类产品。该类产品接纳“固收+黄金+中性”战略结构,即固收类占比85%,主要投资于高资质商业银行刊行的二级资源债、永续债、高品级信用债,并优选公募基金,择机设置优质存款;黄金类占7.5%,主要通过黄金ETF、挂钩黄金的场外期权举行投资;量化中性类占7.5%,重点设置量化中性战略产品,涵盖公私募量化中性治理人。该产品战略中体现,力争捕获黄金恒久上行收益的同时,通过多元化设置疏散危害,为投资者实现恒久稳健回报。
招银理财近期推介的多款理工业品均体现了这一理念,例如其宣传的另一款“固收+”产品就强调了通过债券作为基础,并连系久期调控战略,实现“进可攻、退可守”的投资效果。
“‘固收+’理工业品的突出优势在于:其一,以牢靠收益类资产打底,投资资产疏散,危害品级较低;其二,‘固收+’理工业品战略无邪,有助于在更大规模捕获市场热门和投资时机;其三,收益体现优于纯固收产品。”杨海平体现。
“现在银行存款年化利率1%左右,许多人希望收益比存款利率高一点,又不想冒险把钱投入股市。‘固收+’产品利率上相对高一些,并且波动比纯股票小,看起来较量‘香’,确实吸引到了一些客户。”有银行从业人士告诉记者。
重构“+”价值
据银行业理财挂号托管中心宣布的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(2025年一季度)》,阻止一季度末,全市场共存续理工业品4.06万只,同比增添0.67%;存续规模达29.14万亿元,同比增添9.41%。其中牢靠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97.22%,混淆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.72万亿元,占比为2.47%。
据中信证券研报剖析称,利率下行导致古板牢靠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,存款利率、债券到期收益率普遍降低,理工业品收益一连下滑。理财机构为了维持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,需要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,因此“固收+”产品重回舞台中心。结构“固收+”理财已经成为了各大理财子公司的战略重心之一。“+”资产中,切合绝对收益战略的依旧难寻。
“资管新规以来,陪同非标转标,投资者追求非标替换和财产稳健保值增值需求日益兴旺。”中信建投研报体现。
“虽然‘固收+’波动小,但它实质照旧投资股票、债券等市场资产,收益靠的是肩负危害后获得的特殊回报,不可包管不亏钱,收益会波动,甚至可能短期下跌。”有银行人士向记者体现,他建议,投资者可以多关注产品自己,好比确认产品持仓资产、历史回撤、治理人水一律等。
未来哪些资产可能成为“固收+”设置的重点偏向?
杨海平提到,“固收+”投资战略无邪,项下可设置资产规模极广,下一步可以重点思量的资产主要包括黄金ETF,权益类资产特殊是高股息股票和高科技龙头股,REITs等。
“商业战及目今大国博弈配景下,‘固收+’理工业品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和市场机缘。银行及理财公司结构‘固收+’理工业品可以重点思量以下转变。其一,债市走强,固收类资产收益空间收窄但稳固性增强;其二,外部攻击下资产价钱波动总体增强,可以高股息股、REITs、黄金类资产体现防御性,并思量以高科技股体现进攻性;其三,关注供应链重构与入口替换主题,预判海内调控政策力度的转变。”杨海平体现。